作者:水環境研發部
發布時間:2015-12-28
瀏覽量:0
來源:自制
摘要:
江蘇食品科技產業園尾水生態處理工程
?
工程概況
洪澤縣既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受水區,也是輸水干線規劃區中淮河流域江蘇控制區大運河淮陰段控制單元的控制城鎮之一。洪澤縣污水處理廠尾水未采取處理措施前,尾水及城區零散廢污水主要通過潯河注入白馬湖,由于潯河排污造成的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幾乎每年都有,導致白馬湖的水質超標,湖區魚、蟹等大量死亡。白馬湖是南水北調東線供水線路的過境湖泊,同時也是淮安市城市第二水源地,為保護白馬湖生態環境,保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供水安全,從2011年開始,洪澤縣采用生物-生態處理技術對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進行收集和處理,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減輕水環境壓力,從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項目建設目標及規模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使產業園新建污水處理廠2萬噸/天尾水得到有效處理,出水一部分回用于周邊農業灌溉,多余部分向北排入老三河。根據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將氨氮和TP作為項目出水控制指標,COD和BOD5作為參考指標。根據設計規模,項目實施后近期每年可以減少COD排放量73t、BOD514.6t、氨氮 23.7t和TP 0.73t,遠期每年可以減少COD排放量146t、BOD529.2t、氨氮 47.4t、TP 1.46t。項目的實施將有效保護南水北調東線輸水水質安全,為三河鎮國家級食品科技產業園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基礎;對老鎮區構建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宜居社區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項目利用長深高速公路西側,老三河以南,規劃食品科技產業園以北地塊,通過現有池塘和農田的改造建設,構建尾水導流和生物-生態處理系統,項目區位置見圖3.1-1,該地塊長約900米,南部寬約400余米,北部寬570米,總面積37.5萬平方米,其中魚塘面積16.5萬平方米,農田面積19.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工程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年限為2015-2020年,處理規模1.0萬m3/d,二期工程設計年限為2020-2030年,總處理規模為2萬m3/d,出水達到一級A標準。
工程規劃設計
根據工程目標,確定選用生物-生態系統處理措施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生物-生態處理,工程依托現場自然地形條件,構建生物-生態處理系統,分為南線和北線兩個處理工藝:南線工程采用曝氣塘、兼性塘、表面流濕地與生態塘組合工藝,北線工程采用曝氣塘、表面流濕地、兼性塘、潛流人工濕地的串聯組合工藝,南北線出水匯入生態塘凈化處理后排出,工程利用曝氣富氧、厭氧分解、植物吸收、土壤吸附等途徑有效降解了污水處理廠尾水中的污染物。生物-生態工藝流程如下:
南線工程:處理天楹污水處理廠尾水,以生活污水為主,工藝流程為:
曝氣塘→兼性塘→表面流濕地→生態塘→出水
北線工程:處理清澗污水處理廠尾水,以工業廢水為主,工藝流程為:
曝氣塘→表面流濕地→兼性塘→潛流濕地→生態塘→出水
處理后的尾水回用于周邊農業灌溉、河道生態環境補水、城市雜用水、林地澆灌用水等,多余部分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出水水質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Ⅴ類水進行控制。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白馬湖水生態環境,保證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水質及淮安市區飲用水安全,對洪澤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曝氣塘實景
表面流濕地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