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濤
發布時間:2011-11-09
瀏覽量:2086
來源:自制
摘要:
洪澤縣尾水再利用工程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通過專家技術論證
6月14日下午,江蘇省水利廳在南京市主持召開“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在洪澤尾水收集處理及利用項目中的應用”技術論證會,邀請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省水利廳等有關方面專家組成專家組,對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在洪澤尾水收集處理及利用項目中的應用進行技術論證。縣委常委、開發區工委書記楊國仁、市水利局副局長張誼、縣水利局、縣代建辦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洪澤尾水再利用工程總投資1.1億元,主要建設內容擴大現有污水處理廠規模,新建清澗污水處理廠,并充分利用寧淮高速公路東側寬約400米,長約7000米的綠化地帶,對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尾水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多余的水排入入海水道南泓,進入入海。目前已完成70%的工程量。該工程采用了生物—生態處理技術路線,采用集成曝氣蓄水塘、兼性塘、生態廊道、穩定塘和人工濕地等多項技術,其中曝氣蓄水塘、兼性塘和穩定塘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組織部分,其技術設計和相關設備的篩選對洪澤尾水再利用工程的可持續運營有著重要影響。縣水利局經過對原設計中曝氣設備和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構造、運行機理、運行成本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并實地考察了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工程案例,認為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具有維護方便、運行費用低、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可使原設計的噸水處理成本從0.089元降低到0.019元,年節約運行費用315萬元,年節省電量260萬度,有助于實現洪澤尾水處理工程的可持續性運營。
專家和與會代表聽取了洪澤尾水再利用項目設計單位對原設計方案的介紹及南京領先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關于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的工程設計要求、相關技術和設計方案介紹,經過討論和審議,專家組形成論證意見,一致認為,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以太陽能為能源,在國內外地表水環境治理及池塘化污水處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實踐,技術成熟,可以滿足洪澤尾水處理工程的原設計水質改善目標,而且具有運行費用低廉、安裝維護方便簡單、綜合效益明顯等特點,建議全部取代洪澤尾水再利用項目設計中擬采用的傳統機械曝氣設施。建議對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在洪澤尾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進行長期跟蹤研究,擴大該工程及相關技術的示范效應,同時使洪澤尾水處理工程建設成為全省低碳節能環保的示范。